当前,新能源汽车正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新增车辆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比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5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新能源汽车基数的提高,会进一步倒逼充电基础设施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叠加车桩比进一步下降的目标,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增长速度或将大幅增加。
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不断普及的趋势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无序充电将对配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这不仅会提高城乡充电基础设施空间规划的难度,也向电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系统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应提前形成整体应对策略,以应对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增长带来的潜在挑战。
充电基础设施进社区受阻,“私桩共享”模式困境仍待解决。私人充电基础设施被认为是大功率公共充电站的重要补充。尽管已有支持性政策发布,但目前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安装困难的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一些人口稠密的城市停车场地匮乏,场地难以达到安装标准,导致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安装受阻。包括物业和其他业主在内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出于保护自身利益,也可能会阻碍安装。而被期望能够缓解私桩安装困难的“私桩共享”商业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私桩共享”模式下,权责分工复杂,导致在充电桩需要维修和管理时难以进行明确的权责界定。同时带来的社区管理问题,会导致额外的安全风险并增加管理成本。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的不一致,也导致共享的充电桩难以实现全面互充,增加了车主的使用成本。
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标准尚不统一,将增加规模化布局成本。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标准尚不统一,导致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进程受阻。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充电接口标准各不相同,各标准中快慢充接口亦不一致。不同企业乃至不同型号的汽车充电口位置也不尽相同,导致标准化的充电站位置布局难以满足所有型号新能源汽车。长期来看,这提高了设施建设成本、汽车制造成本和消费者使用成本,阻碍了包括“私桩共享”模式在内的商业模式创新。为提高充电效率、降低成本和推动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标准应早日提上议程。
充电基础设施下乡尚有经济性问题。根据相关政策指导,新能源汽车下乡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充电基础设施需要先行布局。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是重资产项目,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目前,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较有限,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短期内,充电基础设施较难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吸引运营商投资建设。而充电基础设施的缺乏,又会导致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受阻。
基于以上问题,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逐步形成统一标准的充电基础设施系统。在中短期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长速度或将大幅增加,对输电和供电系统造成冲击。因此,在规划布局中需要额外纳入充电基础设施对电网冲击的预期,协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输供电系统升级的同步推进,以应对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增长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压力。长期来看,发挥产业链优势,引导市场统一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覆盖了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和充电设施建设等多个重要环节。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在建立统一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标准方面更具优势。建议利用产业链出口优势向其他国家和区域施加影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标准”的全球化。这有助于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力。
第二,优化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审核流程,推动私桩共享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当前私人充电基础设施推广受阻的情况,需要“软硬兼施”。一方面,督促地方部门和电网企业牵头,优化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审核流程。另一方面,对新建社区实行严格规范,确保停车区域满足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并在法律法规方面保障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推动私桩共享商业模式创新,将私桩共享与“统建统管”模式结合,推动充电桩管理的权责统一。此外,也可以在乡村地区探索“光伏+储能+汽车充电”一体化模式的商业试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模式。
第三,以私人充电桩为乡村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基本盘,整合城乡充电资源。与城市地区不同,乡村地区泊车区域更大,受物业等第三方利益相关者影响更小,更适合发展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因此,建议调整乡村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方向,以私人充电桩为基本盘,将“快充”“超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作为补充。对于乡村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低所导致的充电基础设施经济性问题,可以考虑整合城乡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资源,与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商进行协调,在大规模开发城市高回报充电站区域的同时搭配建设乡村公共充电站,以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