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务院公开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在钢铁等重点行业、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设备等领域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并在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推动以旧换新行动。
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
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金融支持,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创新支撑。
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去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再看耐用消费品,去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家电更新换代也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
生产中由于机器设备存在磨损、技术进步等因素,往往过几年就需要更新,这种设备更替带动资本开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有规律的经济周期性变化。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工具器购置数据观察我国的设备更新活动,2016年以来该数据同比增速降到个位数,并持续维持低位徘徊,2023年小幅回升至6.6%。
本轮设备更新的大背景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工具器投资数据下滑之外,2022年二季度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回落至59.7%,为2020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跌破60%。设备更新有望拉动制造业投资意愿回升,提振经济增长。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在此项政策支持下制造业贷款指数出现回升,2023年二季度小幅升至64.1%。
参考过往类似政策轨迹,市场预计本次方案中提到“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多支持政策有望在近期陆续出台。
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意在促进投资和消费,其中财税支持政策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这方面,《方案》明确,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支持政策。简言之,就是财政通过安排财政补贴资金、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减税等方式给予支持。
● 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
●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等,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
除了给予财政补贴外,《方案》还明确要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即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根据现有财税优惠政策,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可以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但结转期不得超过5个纳税年度。
到2027年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意味着未来四年这些领域设备投资增速年均在5.5%以上。
这些行动方案是“拼经济”的重要举措,既能带动投资,也能促进消费。设备更新有着现实的需求,像老化、能效较低的设备等都有升级的需求。
当然,设备和消费品更新,主要靠市场主体买单,在企业和消费者有替换意愿的基础上,政策给予适当支持。节能、环保、安全等标准提升,也要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承受力,需要稳妥推进。这个过程,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资金加以支持。
《方案》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提高企业设备更新和消费者以旧换新的积极性,但最终通过市场决策来发挥作用,充分体现了财政通过市场发挥作用,就是“市场为主+政府引导”。
“另外,上述《方案》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协同联动,尤其是考虑到了当前地方财政紧平衡形势,所以财政支持政策中较多地体现了中央主动担当作为,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中央专项资金等中央财政作用,以降低地方财政压力,既能支持设备更新,又能促进地方财政持续运行,以腾出更多的资金服务‘三保’等。”
当前全球产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且生产要素价格处于低位时,是企业重置资本的最好时机。
这是顺应企业需求,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帮助企业在低潮时期加快技术更新。很多家庭的家居产品有着智能化自动化升级的需要,顺势而为满足人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带动内需的进一步扩大。
固定资本形成将直接计入GDP,对GDP增长形成支撑。2000 年以来固定资本形成在资本形成总额中占比均超过九成,据信达证券测算,2001、2009、2017年资本形成总额对 GDP的拉动分别为5.3、8.0、2.7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63.5%、85.3%、39.5%,反映了在设备更新周期启动后的一段时间,投资对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固定资本的积累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使得经济体的供给能力上升。历史数据显示,企业的投资景气度与 GDP 同比的走势有较强的一致性。
中国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与以往设备更新工程相比,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新”在供给与需求协同,生产和服务并重。预计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拉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2~1.5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最新公布的《方案》,要求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 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90%、75%。
可以看出,本轮设备更新沿着降低能耗和提升效率两个方向展开,重点在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有利于更好的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和内涵是大规模发展、推广应用新型生产设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设备更新有利于先进设备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是调结构、促内需的重要抓手,与推进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