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在赋能武警甘肃总队平凉支队训练的方方面面。新型报靶系统能够以图形化、列表式显示射手实时成绩;执勤分队对抗系统,能够真实体现实战场景,开展红蓝对抗演练;体能训练考评系统,可以采集多种课目数据,生成参训者体能成绩曲线图,直观高效。
“红方击中蓝方腹部!107公斤!”秋日天气微凉,而某综合训练场上,一场刺杀科目阶段性摸底考核正火热展开。武警甘肃总队平凉支队机动中队二级上士刘路一个闪身躲开对手的攻击后,迅速反击,刺杀对抗考评系统判定击中蓝方腹部。
脱下护具,满头大汗的刘路来到刺杀对抗系统前,对自己的训练数据进行分析。“科技手段能够精确分析我们的动作,再加上成绩自查,可以让我们清楚了解自己在训练课目中的优势和不足,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支队引进的这套系统,不仅能精细化记录、精准化评估受训者的成绩,更能帮助我们教练员深度分析官兵的训练水平,找准问题、有的放矢。”该支队机动中队排长郭亮说。
战斗是力量的对抗也是科技的角逐。近年来,该支队根据实战化训练需求,积极谋划、探索创新,通过引进智能化、信息化辅助训练器材设备,强化科技练兵组训理念,为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质增效。
欲得强兵,必须甲坚器利,实打实地练。曾经,该支队刺杀训练对抗中,只能依赖传统场地、器材开展训练,官兵训练成效提高慢。在训练形势分析会上,该支队党委“一班人”认真剖析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一场深入基层的调研随即展开。
崆峒中队训练场上,该支队作训股参谋张祖东发现,教练员在组织官兵训练时方法过于“老套”,评判标准不好掌握。
很多官兵坦言,刺杀对抗中谁胜谁负,谁是否刺中得分部位,只能靠教练员现场进行裁定,无法做到准确翔实。
经过充分研究论证,该支队党委决定引入一批训练辅助系统,加大训练中的科技含量,提高训练质效。刺杀对抗考评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这套系统基于传统刺杀对抗护具开发,能够采集数据、精准判断,可助力官兵开展刺杀训练。”该支队副支队长贾波介绍,该系统可实现大屏实时显示、有多种模式可选,其搭配的刺杀感应护具数据采集精准,使用无线遥感技术,灵活方便,刺杀感应枪内置高精度传感器、无线通讯模组、射频传感模块。护具刺中或被刺中可进行语音播报、震动反馈或灯光反馈。
从传统评判到智能考评,数字化装备的出现对传统训练模式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然而,这样的训练是更“花哨”,还是更有效?起初,不少官兵对这套考评系统持怀疑态度,但经过一次次的“实战”检验,他们心中的问号逐渐消失。
“在刺杀对抗中,头部、胸部还有腹部都是身体的要害部位,只有做到一击必中,才能有效击败敌人。利用刺杀对抗系统反复训练、复盘总结,我们能够在实战中做到快、准、狠。”刚从刺杀对抗场上走下来的一级上士张志伟说,通过智能化手段的加持,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将智能化设备运用到官兵实训实考中,利用科技手段,对官兵训练成绩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提高训练质效。”该支队副参谋长王宝虎说。
“射手注意,向射击地线前进。”近日,某实弹射击训练场上硝烟弥漫、枪声阵阵,该支队组织的某实弹射击考核正在进行。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考核使用的是新型智能报靶系统,训练成绩和参训效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
“一号靶,10环偏下。二号靶,9环偏上……”枪声刚落,自动报靶系统屏幕上便实时显示出弹着点位置、环数、射击成绩评估等信息。
“过去我们使用的人工报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射击训练效果。现在,我们引进的自动报靶系统能够将弹着点数据实时传回显示终端。仅仅省去更换靶纸这个环节,就大大缩短了我们的训练准备时间。”该支队作训股参谋薛恒介绍,新型报靶系统采用导电报靶原理,当子弹穿过导电靶板后,会形成电子信号,由靶机传导单兵显控系统,图形化、列表式显示射手实时成绩。
“以前我们都是通过对讲机,由保障人员进行报靶,报靶的精准度不足,并且自己想看弹着点的话,还要跑到靶位去。现在我们可以实时看到弹着点在几环,然后根据这个环数调整修正动作。”该支队机动中队一级上士常芳宏在完成一轮射击后说道。
如今,科技赋能体现在该支队训练的方方面面。除了刺杀对抗考评系统、新型智能报靶系统外,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训练辅助设备也得到运用。例如,利用指挥作业训练系统,参训人员可以结合任务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任务进行模拟处置;执勤分队对抗系统,能够真实体现实战场景,开展红蓝对抗演练;体能训练考评系统,可进行多种课目数据采集,生成参训者体能成绩曲线图,直观高效。
“大力推进科技练兵,推动人装同步升级,不仅开拓了官兵的训练眼界,也增强了他们的科技意识。”该支队支队长表示,与前沿装备“手把手”“面对面”,既激发了官兵创新战法训法的热情,又推动了战斗力建设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随着设备设施的逐渐更新,我们的组训思路也一直在跟进创新。”在某次议战议训中,该支队领导介绍,他们通过探索“科技+”“网络+”等训练方法,促进新装备与传统装备、新力量与传统力量、新领域与传统领域训练的配合、联合和融合,以科技练兵质量的提升,促进战斗力的跃升。
回顾科技练兵深入推进的过程,该支队参谋长李健感触颇深,原来训练方式的转型,其实缘于一次失败的经历。
去年,在参加“巅峰-2022·甘肃总队”特战侦察比武竞赛中,该支队遴选4名在日常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官兵参加,结果却遭遇失利。
“竞赛对手科技练兵意识强,成绩显著,而我们还习惯于传统组训方式方法,怎么可能不败?”比武反思式总结会上,该支队领导的点评一针见血。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应以科技创新作为抓手,为形成作战能力提质增效。”为此,该支队从改进训练模式入手,结合新的装备、设施,强化特战特训理念、深化建设规律研究、固化特战特保机制,引导官兵提升科技素养,推动部队训练转型升级。
该支队结合官兵日常表现收集汇总训练数据,并分阶段、分课目、分类别绘制训练态势图,直观显示官兵在各课目训练上的初始成绩、起伏幅度、目标差距等指标,为改进提升训练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得益于此,不少专业能手迈入能力提升“快车道”。然而不久,新问题又产生了:专业多、教员少,训练场地和器材常常出现闲置和轮空现象,造成“一人练、多人看”“时间空耗、人员空等”等尴尬局面。
针对这些问题,该支队继续拓展创新,通过数据整合,采取“功能区分、一场多用、错时轮训”等方法,高效整合装备、场地、教练员等资源,探索形成“固定式站点+滚动式参训”的组训模式。
观念之变助推组训模式之变,训练效益节节攀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该支队执勤分队第二周期单兵训练课目考核成绩优良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20%,近85%的弱训课目合格率明显提升,训练水平跃上新台阶。